找到相关内容296篇,用时6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智谕法师:念佛法门

    散失,故名集起心。第七末那识名意。第六名识,亦名意识。若通说,五及六七八等皆名为识。而第八能为五六七作所依。换句话说,五识及第六识第七识,皆依第八识而得建立。   为甚么要离心意识参禅呢?简略...不取正觉。’故印光大师说念佛必定见佛。见佛即是得念佛三昧。所以大家只要真信切愿念弥陀,必是西方莲池中人也。   如果念佛人能逐渐摄住根门,心渐清净,当于一切现境界,一切事物,不论善恶...

    智谕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智谕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643798.html
  • 《攝大乘論》「種子起因說」之探究

    大師在《述記》中則強調無著在論中的「新熏說」,而不在此文意中立「法爾無漏種」,[62]不過筆者認為《述記》由 「聞熏既是有漏,為出世法之種子性」、「以有漏為見道因」就引導出「無有法爾無漏種」的結論...度論》=《大智度論》百卷(姚秦鳩摩羅什譯) 大正藏No.1509 Vol.25   《瑜伽經》=《瑜伽師論》百卷(玄奘譯) 大正藏No.1579 Vol.30   《成論》=《成唯識論》十卷(護法造...

    郭翠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3343918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2)

    净心。】经说:心染净故有情染净。此谓染净法依心生,心持彼种子故。六识于三性,时时转易,无染心中(无想等上)应不能持烦恼种,后时下没应不起烦恼。世间道中应不能持净种,彼出世道初不应生。故须别立第八识也...为究竟。今故略明其义如次:  一者、何为现观?现有义三:一非造作而现成,二不隐没而现在,三不迷昧而现见。观亦三义:一思,二证,三行。思谓于诸谛理决定思惟,证谓上证得二空所显,行谓如量遍知诸法。此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944210.html
  • 希阿荣博尊者五台山随行记

      证得无上菩提。   2003年初,色达五明佛学院大堪布希阿荣博尊者在京驻锡期间,时逢汉的癸未年春节,新年伊始的正月,亦是佛教的神变之月。在这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,尊者组织北京的居士进行了所未有...五台山最著名的寺庙之一,该寺以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的大白塔而得名。此塔是二千多年由信仰佛教的古印度国王阿育王始建,自汉迄今,又代有崇建, 为五台第一圣境。   到达塔院寺后,寺内已没有什么游人。尊者静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645034.html
  • 佛性义浅论

    大正8. 346中)。  “种性”出有《菩萨持经》卷10(大正9)。  《大乘义章》卷12(大正44)对其“种性”的解释“只是菩萨之位”。   导师著《如来藏之研究》页65。  [23] ...  大   纲  一、  言  二、 佛性的语义  (一)buddhadhatu(佛界)即佛性义  (二)buddhagotra(佛种性)即佛性义  (三)buddhagarbha(佛藏)即佛性义...

    释学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145074.html
  • 净土法门实似论

    之,净土宗之念佛,还有诸多隐密深义。如阿弥陀佛在密乘五佛中表第六意识所转妙观察智,而学佛次第,是先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故多数众生,应先念阿弥陀佛,获加持第六意识之益。又阿弥陀佛在密法中表五大中的...求见性成佛,密宗唱即身成佛,不过为尽快了却生死而已。大乘之称为大,也不过是欲尽度众生共趋常乐涅槃,其发心比只管自己了生死的小乘要宏深广大。而无论大小显密,总需落实于人们力所能行的修行实践,得现获益之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4245101.html
  • 大乘二十二问(1)

    自信已身有真如法,知心妄动,无 境界,修无相法,离一切相,都无所得,了人法空:了人 空故不著三界能离凡夫世俗之;了法空故不乐涅槃,不向 (同)声闻缘觉之行... 91页 谓化(注65)凡小现故。第二义者,或初法身(注66) 即 五中第一佛身是诸功德法之体故。言报身者,合五中第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645591.html
  • 佛法是改造人生宇宙的权威科学

    而转得成所作智,变现三类化身,广度菩萨、声闻、独觉及三途有情。《坛经》称转识成智的世间言:"六七因中转,五八果上圆。"六、七二识在见道位初转为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,至七后,此二智即得圆满转依。如是...离垢、发光、焰慧、极难胜、现、远行、不动、善慧、法云的十,这些又说明了渐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。因之,顿悟与渐修两者都须相依共存、不可偏废修持。原因是顿悟才能自觉,自觉才能觉他;顿悟才能自利,自利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246781.html
  • 无著的学说

    三相。因此,我们可以见到阿黎耶识,就是现全体诸法的总表现的一个机关;而其命名的根据,亦是因它能总括维持诸法,而为诸法的中心。倘把那中心说为我见和相应,这即是局部于个人的显现。把广阔无量的诸法,渐次...的功能,转增益力;其诸惑熏习的本用,渐至于损能。第二、得无分别智,证入真如,故称通达,是由初至六的行者。第三、对位的修习,由相而起;而此位的修习,由无相而起者,尚未十分舍离一切智障,及未尽显现相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6.html
  • 净土思想之考察

    经论’卷一,有三身三土之说[6] ;‘成唯识论’卷十,有四身四土之说[7] ;智顗的‘维摩经略疏’卷一等,所说的四土,则以阿弥陀经的极乐世界,称为凡圣同居土;二乘及菩萨所生者,称为方便有余土;...: “若众生心,忆佛念佛,现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。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……我本因,以念佛心,入无生忍。今于世界,摄念佛人,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得三摩,斯为第一”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247538.html